我有过好几段实习经历,主要做两种工作:运营和产品。这些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需要关注竞品的动态。

于是,在很多个早上,我爬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刷一遍竞品的官网,睡前也要搜索它们的微博和看看最新推送。这样的日子可谓是不胜其烦,虽然说工作量不大,但是每天都做,感觉很枯燥,刷七八个网页的时间可以做一锅荷包蛋,而看推送的功夫可以看点小说。不仅如此,我还经常忘掉这事,最后的结果就是,我往往是从老板那里知道竞品的更新的。

无论是做运营还是做产品,关注竞品的动态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,这并不是要动什么歪脑筋的意思,而是说要掌控尽可能多的信息,并且让这些信息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
我想,有没有一个工具,能够自动做到这些事情?

答案是没有。

国外国内,我都找了,国外倒是有一些,但是对中文网站的优化很不好,同时也不支持微博微信,毕竟别人玩的是twitter和Facebook。而国内则基本没有,虽然有一些标榜自己可以做到,可是要么很老旧,要么很笨重,且还价格奇贵(几十万一年),没有我想找的那种,很轻,又很强大的这样一种工具。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,我要不要做一个呢?

当我进行这个思考的时候,2016年春节的鞭炮正在窗外隆隆作响,于是在春节寒假的1个多月时间里面,我开始开发Competehunt的初版。

在我的脑海中,Competehunt需要能够监测到任意网页的变化,能够挖掘出媒体的新闻报道,也能够追踪微博微信。实现这些功能要费很多功夫,然而项目的推进并不顺利。我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来研究网页监测这个功能,包括网页快照,图像对比,源代码对比等等,光是网页快照,我就准备了三种方案,经过慎重的思考,我选择了其中的一种。

在网页监测完成之后,事情顺利了很多,我缓慢但确定的推进着整个项目,到3月份的时候,整个雏形就搭建出来了,我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之中,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,那就是爽,于是我开始邀请一些朋友来测试。大家纷纷表示你这玩意还行,就是丑了点。

在三月,我邀请一个前端同学帮我重做了前端,样子好看了一些,我心里面开始有点底气,拉上另一个对技术和运营都颇有头脑的朋友,开始把这个产品上线了。于是,Competehunt就这样真正的出现在了世界面前。

Competehunt最初的设定是:每一个注册的用户,都可以试用7天,之后,他可以选择升级成普通版,99/月,或者升级成高级版,199/月,他也可以任凭过期,一走了之,当然,我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用户的。

然而不幸的是,前300名用户,都是第三种。整整三百名用户,居然,他妈的,没有一个付费的。

那一晚上,我失眠了一个小时,心中充满了挫败感,虽然我打算失眠一晚上,但还是敌不过困意,在凌晨来临之前睡着了。第二天我大吃一顿,决定找到失败的原因。

我制作了用户调查表单,把表单链接群发到每一个用户那里去,同时每个新注册的用户,在欢迎邮件里也会带有这个调查表单的链接,在一个月的时间里,我收到了许多的用户意见。


从这些用户意见可以看出,Competehunt的定价偏高,同时功能的吸引力不足。在Competehunt的初版中,由于开发成本太高,所以并不具备微信监控的功能,但现在看来,这个功能是有必要的。于是,我们花了一周时间,搞定了微信监控,同时把价格调整为49和99。

时间来到了4月中旬,我们根据用户的调查意见,陆续加上了每日邮件,分享日报等功能,终于,在我生日,也就是4月26日的时候,服务器由于忘了充钱而停机了。不过我很快就把钱充上了。然后中午和同学在火锅店吃火锅,正当我为生日免单而高兴的时候,突然手机收到一条提醒:

那一瞬间,我嘴里的麻辣牛肉似乎失去了味道,同时双眼有点模糊,我不清楚是因为火锅的水汽还是心底的激动。总而言之,我的第一个付费产品有了第一笔收入。

随后的几天,用户付费的通知源源不断的发送到我的手机上。搜集到的用户意见也越来越多,这些用户反馈驱动着我去思考如何不断优化Competehunt。

我没有花一分钱在Competehunt的推广上,只是发在了诸如Next等新品发布平台上,看到的数据却还是不错的,注册转化率16%,付费率超过5%。

Competehunt的未来会如何走,我在这里要卖个关子,但是这款产品给我带来的价值远超资金的收入,它让我亲身经历了做一个付费产品,并且让用户付费的整个过程,也让我学习到如何不断优化产品。当然,我能够保证的是,我和我的小团队会坚持不断完善这个正在起步的产品,让它更好的为所有用户服务。


我的微信公众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