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秋天洄游的鲑鱼,或者冬天南飞的候鸟一样,每到夏天,我就会开始减肥。

我倒并不一定非要减多少,但夏天尽可能瘦一点,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,这可能是为了在天气变冷时可以放心的吃更多食物,也可能是我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点对自己身材的包袱,我说不好。

从 6 月开始,我开始有意识的计算每天的食物摄入热量,并制造一个热量缺口。

整个 6 月份下来,我瘦了大约 8 斤,7 月到现在,又差不多瘦了 7 斤,总共有差不多 15 斤,我妈都觉得我瘦了不少(忽略手臂的色差)

因为这次减肥比之前都更顺利一点,所以激发了我的好奇心,我开始好奇自己究竟有几块腹肌,这一点暂时还无法验证,但有望在这个夏天结束前揭晓。

在减肥的过程中,我认为核心是制造热量缺口,这是最简单,也最本质的办法。

过去的 2 个月,我每天都会计算热量缺口,一开始我用我在网上下载的一些热量记录的 app 来确定我的摄入热量,一个标准的使用流程是:

  • 我输入我吃的一个食物,例如一个馒头
  • 点击搜索,看到一大堆搜索列表
  • 点击「馒头」,把它选中
  • 弹出重量选择,默认是100g
  • 我琢磨一下,猜测我吃的那个馒头比较小,可能是 50g,手动调整成 50g
  • 点击确认

如果这一顿饭,我吃了一个馒头,一小盘西红柿炒鸡蛋,一杯鲜榨橙汁,半根玉米,一小盘酱牛肉,那么上面这个流程我得重复 5 次。

在某一次极其不耐烦的记下了我吃的一堆东西,又看到了一个拙劣的 AI 课的广告后,我突然想到,淦,我是不是可以用 chatGPT 来做一个更好的工具。

我在网上和应用商店搜了一圈,没有找到类似的工具。

我立马坐下来,直接在网页试了一下,我告诉 chatGPT 我吃的东西是「一个馒头,一小盘西红柿炒鸡蛋,一杯鲜榨橙汁,半根玉米,一小盘酱牛肉」,要求其为我预估热量。

我发现,这是可行的,chatGPT 具备逻辑和常识,可以将我这一大段口语描述拆解成食物,并预估热量。

但是,可能由于 chatGPT 并没有专门针对食物营养数据做训练,所以有较大的概率,它给出的热量和营养元素的预估,是错误的,在另一些时候,它又不知道,例如

在这个场景下,它回答不知道是比它瞎说要好的,但考虑到食物种类的繁多,单纯用 chatGPT 似乎无法实现我的需求。

我开始琢磨新的办法,我从网上找到了几个食物数据库,包括美国 usda 的数据库,然后做了简单的数据清洗,将其制作成一个涵盖了10万种食物和原材料的数据库,接下来,我降低了 chatGPT 的工作量,仅仅让其拆解出句子里的食物,并预估重量,专业的热量和营养元素的计算则对接食物数据库来进行,而不是依靠 chatGPT 的「知识」。

完成这个处理后,我发现其识别效果和最终结果都好了一大截,我开始从这个核心的功能开始,去写一个新的 app,我每天晚上大概写2个小时,最终花了半个多月,完成了这个新的 APP。

我给它取名字叫 FoodCa,可以理解为Food+Calorie,也可以理解为伏特加的卖萌读法,看你喜欢。

这个 app 实现了我对一个极简的热量记录工具的全部要求,例如,直接说出你今天一天吃的东西,自动识别,拆解,预估重量,得到热量和营养元素:

 

非常简单,但是又挺好看(我自己认为)的数据图,能大概看看

 

此外,为了增加一点记录的趣味性,我还做了一个「AI营养师」的功能,如果你有记录,那么每天晚上9点,可以召唤它来给你写一条评论,它会根据你当天的食物摄入来非常友好的给你一些建议:

 

很惭愧,我两年前就自学了 swiftUI 来写 iOS app,但是这两年可以说毫无长进,这次开始写新 app,本以为会驾轻就熟,结果发现我差不多忘的精光了,因此开头的几天我的进度极慢,几乎可以称之为「找回记忆」的阶段,我温习了swiftUI 的很多基础,大概一周后,进展才开始变得顺利一点。

因为我每天只在下班后的晚上写,所以写了很久,几天前我终于把 foodCa 写的差不多,提交了 AppStore审核并通过了,至此,一个新的小产品算是开发完成了。

我自己通过 testflight 安装的测试版本,我已经用了半个月,每天记录热量摄入变得更加简单轻松,甚至更有趣(不确定是不是因为我自己做的所以有感情分),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小产品,虽然放入了基础的商业模式(卖3块钱的会员,因为我也要给 chatGPT 交钱),但大概率没办法成为一个多么赚钱的产品,它没有什么天花板,护城河,也没有什么壁垒,我猜现在可能就有高仿的产品正在开发中。

但是啊,我自认为这依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产品,某种程度上,这是将 AI 能力,用于一件实际的事情的范例,我已经看到太多聊天框,文本框了,似乎我们提到 chatGPT 或者别的什么文本大模型,就只能想到聊天,对话,文本生成,也正因为如此,AI圈继元宇宙之后成为了神棍和骗子的天堂。

​要么就做更单纯且有趣的事情,要么,就将 AI 用在更加实际,更加落地,看得见,摸得着的地方,只有这样,AI 呼啸而来之时(这几乎无可避免),才能把我们托起来,而非淹没。不过我对这一点并不是特别乐观,但我动了脑子了,也做了一些努力了。

如果你对我的这个小产品感兴趣,或者好奇将 AI 用在食物热量记录上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,又恰好你用的是 iPhone,不妨去下载一个试试看,你可以直接在 AppStore 搜索 FoodCa,或者点击下面的链接也能下载。

FoodCa:https://apple.co/47egICL


我的微信公众号~